商史商道丨儒商始祖——子贡

来源:本站更新时间:2018-06-07


   子贡生平行事

子贡(公元前520- 456?)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今河南浚县)人。子贡十七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成为孔门高徒,位列“孔门十哲”之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被孔子列为言语科(外交辞令)的代表,是因为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富有外交才干。在孔子时代,《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孔子就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子贡对《诗经》的学习有深刻体会和独到理解,曾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说他对《诗》能触类旁通(“告诸往而知来,可以言诗矣”)。子贡的辩才和娴熟的外交辞令,使他成为一位出色外交家。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河南、湖北相接地区)绝粮,陷入困境,子贡临危受命出使楚国,不但要来粮食,而且使“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把孔子迎入楚国。后来又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传列》)此外,子贡在从政方面也很有才干。孔子对子贡的政治才能评价甚高,曾把他和冉有、季路这两位政事代表相提并论,并认为他在政治上办事通达。子贡曾担任鲁国和卫国的相。

与孔子其他弟子相比,子贡最特殊的地方,是子贡善于经商之道,在理财经商方面具有卓越的天赋。他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成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孔子评价子贡的经商才能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论语·先进》)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修养上接近于完善了,却很空乏贫穷,而子贡不经官府允许去经商,对市场行情每每预测得很准。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说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成为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在诸侯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了各国的礼遇,极大地提升了孔子的影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子贡最后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子贡与孔子      

子贡由于才干超绝,所以深得孔子赏识,而他也确实不负老师所望,成为孔子思想学说的积极践行者、捍卫者和传播者。在孔门弟子中,《论语》记载子贡的言行次数最多,而且其中许多是具有儒家代表性的名言,如“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无欲加诸人”,等等。孔子的不少名言,也是在回答子贡提问或与他讨论学问时讲的,其中涉及到了仁爱、诚信、忠恕、中庸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正是因为子贡对儒家思想好学深思,所以多次受到孔子的肯定,说他是可以成大器的“瑚琏”。

孔子死后,三千弟子云集其墓前守墓三年,然后相继离去,惟有子贡守墓六年。子贡为什么给老师守墓六年,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子贡为了尽弟子的孝道。第二种说法是子贡家中富有,不用为生计担忧,有条件守墓六年。第三种说法是子贡对孔子内心有愧。孔子病危时,子贡外出不在身边。孔子思念子贡,不停的唠叨子贡的名字。等子贡赶到时,孔子埋怨他说:“赐也,来何迟也!来何迟也!”因此,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决定守墓六年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子贡独自守墓六年,体现了子贡对孔子的特殊感情。      

子贡始终极力维护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生前,有人问子贡孔子为什么那样有才,子贡就说孔子是“天纵之圣”,是天生的圣人。孔子死后,有人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说:“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但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富丽堂皇。你们找不到门进去,就不了解我们老师,所以我不怪你们。后来又有人毁谤孔子,子贡说,孔子不可毁谤,一般人的伟大,就像丘陵一样,很容易爬过去,孔子的伟大像天一样,不可企及,不可超越。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子贡与孔子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子贡在孔子及儒家学派中的重要地位。

子贡与“儒商”      

子贡是孔子的重要弟子,是孔子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又由于他在商业上的特殊才能(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后来被称为“儒商”的始祖。“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商不让陶朱富,贷殖当推子贡贤。”“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陶朱事业”为商业的代名词,“端木生涯”则是商人的称谓。陶朱指春秋时期的陶朱公即范蠡。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之后,辞官来到齐国的定陶,更姓易名,称为朱公,从事商业活动取得成功。他富有而又好善乐施,和子贡一起被视为商人的典范;黎阳,河南省浚县的古称。)这一幅幅世代流传、直到今天仍被商家推崇选用的名联,从一个侧面说明子贡对儒商文化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所谓“儒商”,是我们今天对以儒家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而获得成功的人的称呼。儒家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结为“仁”、“义”、“忠”、“恕”几个方面。简单的说,仁是仁爱,义是合宜,忠是尽心,恕是同情,也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社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视为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要像关爱自身那样关爱他人和社会(爱人如己),合理的协调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不是说儒家不要个人的利益,而是说要实现自身利益与群体、社会利益的最高统一,也就是孔子在《易经》所说的“利者,义之合也”。子贡经商获得成功,他不是靠损人利己,而是秉持了儒家的这些基本信念。他在自我人格修养中坚持“温、良、恭、俭、让”(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的道德修养原则,努力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就是即使有钱,也不张扬、不骄横、不摆谱);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坚持“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无欲加诸人”的忠恕之道,以同情的、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人我关系,实现互惠共赢,并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广泛的帮助救济民众)的博爱胸怀,慷概回馈社会。

子贡这种坚持诚信、公心和社会责任的立场,客观上有利于凝聚人心、协调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实现商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维持自身的长远利益。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子贡所代表的儒商精神受到了近代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有“日本实业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经历和体验写成《“论语”与算盘》一书,大力提倡要把商业才能和儒者精神结合起来,即:一个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的精神。如果偏于士魂而没有商才,经济上也就会招致自灭;而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才,所谓小聪明,决不是真正的商才。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其财富创造才能持续下去。

信息来源: 360个人图书馆

分享到: